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正式建成投用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1-02-28 | 44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简称“海装院”)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

2015年12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联合其下属10家成员单位共同出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注册成立了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长达5年的建设,占地面积29329㎡(44亩)、建筑面积49401平方米,高度99米,总投资约2.5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5亿元。 

这是中船重工直属的第一家海洋装备研究院,体现了中船重工在青岛海洋装备领域的重要布局。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随着中国船舶集团的横空出世,海装院的名称和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原定的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改为“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成为中船集团在青岛的研发中心、办公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青岛是我国的海洋科研重镇。但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这座城市的海洋优势更多地集中于基础研究,在应用研究上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海工装备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青岛推动建设海装院,就是要进一步补齐海工装备业发展短板。如今,在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大目标和以海洋产业发展为“主攻目标”的背景下,海装院的投入使用,无疑将以科技创新和突破,支撑起青岛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的发展。

海装院以海洋装备技术设计开发为出发点,将在青岛开展海洋装备领域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主要从事高技术船舶、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装备配套系统与设备以及海洋装备研制工艺的研发、设计、集成、试验、技术转化与服务。产业领域和研究方向涉及深海探测与开发装备、船岸一体化智能装备、海洋及能源系统装备、智能远程服务、轨道交通、太阳能热电、新型清洁环保能源等前沿领域,对提升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海装院并非“闭门做研究”,而是跟产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海装院将在深海探测与开发装备、船岸一体化智能装备、海洋及能源系统装备、智能远程服务、轨道交通、太阳能热电、新型清洁环保能源等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及相关产业化,提升青岛甚至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成果产出后,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将是一个“应用场”。该基地是国家级船舶产业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基础条件位居全国第二,是中船重工国内最大的制造基地。在海西湾,中船重工先后全条链布局了6家单位,具备除邮轮、LNG船以外大型船舶建造能力,拥有世界最大吨位级35万吨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制造能力,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大型海上生产平台、LNG核心工艺模块世界领先的建造技术能力。随着海装院的不断创新应用,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海洋装备在青岛诞生。

海装院在2017年获得青岛市级高端研发机构专项3000万元资金支持。承担项目2年来,海装院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两项,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7篇;完成了“海洋装备研究院协同创新研发”“船岸一体化智能港口装卸系统演示验证”“海洋平台钻井修井作一体化智能系统验证”3个平台建设,在孟加拉海上物流、散货码头等实现产业化,带动协作单位完成近20亿的产业规模。

目前,青岛正在加快推进中船柴二期、中瑞威飞、智能航运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tuff-中国等项目尽快落地,探索组建国家深远海开发集团,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在青岛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海装院将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参与方,而且还将是技术的输出方。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