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南海论坛”举行
11月21日—22日,2020年度“南海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
生态环境部开展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商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以视频形式组织调度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督促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编制主体责任,加快推动规划编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商并讲话。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司司长张波主持会商。
第12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总决赛落幕,大奖决出!
11月23日,第12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总决赛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来自厦门大学姚程成、盐城师范学院李天森、浙江工业大学庞思晨同学分别获得“南极奖”“北极奖”和“大洋奖”。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国际视点)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各国重视。专家认为,海洋污染治理是一项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持续加大防治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汪品先院士:中国深海研究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经过20来年的发展,中国的深海研究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靠各单位各自为政,甚至不惜恶性竞争去抢占阵地,还是在大好形势下相互协作、携手共进,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错位发展、各尽所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海洋科学的命运。
海洋能:欧盟未来的重要产业
海洋能被誉为一种“既丰富又可再生”的能源。虽然与海上风电这一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相比,以潮汐能和波浪能为代表的海洋能产业方兴未艾,目前多处于技术储备以及前商业化阶段,但其发展依然受到各沿海国家的重视。
科技创新人物|乔方利:潜心探海三十载 数值预报立潮头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乔方利,就是一位潜心研究海洋“脾气”、预测海洋和气候未来变化的科技工作者。
中国海洋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
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以下简称海工装备基础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实施。